对话汇③|枣庄“转型突围”的进阶之路-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9月24日 11:03:23   来源:大众新闻   作者:孟令洋

编者按:当前,枣庄市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全力壮大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高四新”为主体的“6 3”现代产业体系,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步伐不断加快。从7月份起,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枣庄编委会联合枣庄市委网信办举办全景式融媒报道《对话汇•“强工兴产”背后的故事》,旨在全方位展示枣庄“6 3”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发展的生动实践。

如今,枣庄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山水满城绿”的精彩变迁。(薛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枣庄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曾被誉为“鲁南煤城”,枣庄市以2009年被界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为契机,开启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转型征程。

资源型城市,到底如何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这是一个改革课题,也是一个发展课题。对枣庄而言,这是一道城市发展必答题,这关系着423万枣庄人民如何端好、端牢饭碗。

日前,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中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枣庄的经济结构从过去与相关的主导产业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逆转为如今的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实现了从“百年煤城”向“生态绿城”的精彩蝶变。

时光不语,数字最真。两个“80%”清晰地告诉我们:过去的枣庄,煤炭相关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度达到80%以上;今天的枣庄,非煤产业规上增加值占比达到83%,彻底改变了“一煤独大”的局面。

那么,这“80%”如何逆袭的呢?

从能源结构上看,枣庄在传统能源上做减法,在新型能源上做加法,持续向“新”迭代。

面对过度依赖煤炭的旧有能源格局,近年来,枣庄持续聚力推动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

锂电池生产场景

一方面,枣庄强力推进小煤矿关闭淘汰退出,近年来累计关闭退出煤矿22处、产能765万吨,关停小煤电机组14台、装机总容量26.2万千瓦。另一方面,枣庄加快推动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占比达52%,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377万千瓦、十年间增长4倍,预计明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将历史性超过煤电。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锂电项目107个、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相关企业发展到270余家,“百年煤城”正在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转型。

减去包袱,增加动能,枣庄的能源基地地位愈发稳固。

从产业能级上看,枣庄一手抓传统产业“焕新”,一手抓新兴产业“聚势”,不断向“高”攀升。

 枣庄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可生产加工37个行业大类的100多种工业产品。因此,枣庄在转型实践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变量,以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牵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传统产业是根基,不能丢弃。怎么办?枣庄则通过“智改数转”赋能煤电、建材、纺织、造纸等产业提质增效,每年接续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00个以上,有力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智能化的锂电池生产线

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枣庄积极培育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高四新”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机床、大数据等8个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023年全市现代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以上。

昔日因煤炭而兴盛、当下凭绿能而崛起如今,枣庄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持续丰富“多能融合互补、源网荷储一体”业态场景,以产业焕新提质促进城市攀高向强。

从生态环境上看,枣庄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防治污染、生态修复,稳步向“美”蝶变。

历史上,枣庄因煤炭和矿山粗放式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再也不能这样粗犷式发展!近些年来,枣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齐抓并举,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山水满城绿”的精彩变迁。

近年来,枣庄坚持科学谋划、强力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创新探索“生态 产业”综合治理新模式,成功使一批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疮疤转化为发展亮点,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滕州华电滨湖350mw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现场(赵祥河 拍摄)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治理稳沉采煤塌陷地10.51万亩,顺利通过省“双100%”治理任务目标核查,完成“双100”治理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以土地复垦为主、产业治理为辅,累计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10.5万亩,其中土地修复6.8万亩、渔业养殖 光伏2.8万亩、生态修复 文旅0.9万亩,避险搬迁安置居民3.6万人,昔日废弃荒芜的塌陷地如今变成了百姓增收的“聚宝盆”。

——聚焦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四源同治”,pm2.5浓度连续3年低于省下达任务目标10%以上,水体优良比例连续4年保持100%,50条国省控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蓝天白云、碧水绕城”逐步由奢望变为常态。

——深入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累计完成植树造林5.9万亩,治理河道65条段,修复湿地6300亩。近年来,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一批珍稀鸟类首次在枣庄监测发现,“珍禽之迁”形象折射出枣庄的“生态之变”。

从民生改善上来看,枣庄每年拿出近八成财力用于民生,全面向“优”迈进。

转型升级的目的是促进发展,是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因此,枣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拿出近八成财力用于民生,让群众共享转型发展成果。

枣庄市“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指挥中心内工作场景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每年滚动实施20件惠民实事,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康养、‌住有宜居的“民生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图景”。

——扩投入,就是在财政“紧平衡”情况下确保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住房、饮水、采暖等问题,“锦上添花”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兜底线,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深化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特殊群体关爱,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雪中送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促统筹,就是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提能级,就是实施一批“七网”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海绵城市、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等建设,潜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 )


责编:张浩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