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起源-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8年08月08日 10:45:12
       柳琴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由流行在鲁南的民间小演唱“肘鼓子”和“拉魂腔”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称为柳琴戏之前,早期称“肘鼓子”,也称“小戏”,后因其唱腔独具魅力而被人称为“拉魂腔”,此外又有“拉后腔”、“拉花腔”、“控洪腔”等别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改为“四平调”。

       柳琴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二百多年。关于它的发展源头,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由枣庄(原峄县、滕县)传统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即弦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其唱腔中的[娃子] 、[羊子] 和柳子戏唱腔曲牌[耍孩儿] 、[山坡羊] 有渊源关系。

       一说源于江苏海州,是苏北的太平歌与猎户腔。"太平歌"是农民在收获季节为抒发喜悦之情而创造的一种曲调;“猎户腔”则是当地的猎户在狩猎之余,据当地流行的民歌、号子等,结合当地的山川景色和自然音响,形成的一种曲调,经民间艺人丘、葛、张(一说“杨”)3人加工而成为拉魂腔。后来丘、葛分别去皖北、鲁南传艺,因此在当地流行。
网站地图